可见,变压吸附是通过改变压力来吸附和解吸的。因此,变压吸附既称等温吸附,又称无热再生吸附。床层达到穿透时,床层末端尚有部分吸附剂未达饱和。穿透时整个床层的平均吸附量称为动活性。它能有效地净化环境、消除污染、改善劳动操作条件,确保工人身体健康,并能解决二次污染。系统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对设备进行控制。在设备安全运行方面设置了催化室的超温报警、吸附床超温报警、风机故障、风机欠压报警、阀门故障报警等功能。
床垫有异味怎么去除
1、通风去味。一般新买的床垫可以先将床垫外层塑料保护膜去除,放置在室外通风散味,这种方法适合床垫味道不是很刺鼻的情况。床垫制造过程中,加工工艺处理所出现的味道是正常现象,只需存放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种味道就会自然消失。
2、竹炭吸附去味。不少家庭里会选择竹炭来吸附甲醛和异味。竹炭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和辐射远红外线的功能,可以吸附湿气、异味及有害气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床位干燥。
3、活性炭吸附去味。室内放置活性炭来吸附床垫异味和甲醛,也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方法。活性炭物理吸附能力比较强,大约在一个月之后,床垫的异味就会减轻。
4、放置绿色植物。一些绿色植物不仅有较好的装饰作用,还可以起到吸附甲醛、笨等有害物质的作用,这种绿色植物来吸附甲醛也是一种比较不错的办法,经济实惠。新买的床垫一般都会有异味,放置几天床垫的味道就会消失,这是很正常的情况。不过如果不小心购买到有缺陷的劣质床垫,最好是找商家退货吧,危害到身体健康终究是不好的。
扩展资料:
床垫选购技巧:
选择床垫时要看,床垫的外观是我们首先要选择的,颜色要适合自己的需要,特别应该是否注意边部是否平直,对接处是否整齐,表面是否平整,商标是否在正中,商标与面料接触是否工整。
因为床垫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靠表面来吸引大家的眼球了,它实在关系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多问一下是否是含有护脊型,是否一张床垫内部的床网结构合理,软硬是如何来控制的,以及生产厂家,床网的供应厂家等情况,一张好的床垫,不仅仅是外观好看,关键是内部结构合理,软硬分区明确。
氢气与一氧化碳的分离
加压液化【一氧化碳是-19O℃;氢的液化温度在-253℃】,使得一氧化碳液化而氢气仍为气态。这是分离氢气与一氧化碳的的最佳方法。或者采用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简称PSA)。变压吸附是一种新型气体吸附分离技术,它有如下优点:⑴产品纯度高。⑵一般可在室温和不高的压力下工作,床层再生时不用加热,节能经济。⑶设备简单,操作、维护简便。⑷连续循环操作,可完全达到自动化。
因此,当这种新技术问世后,就受到各国工业界的关注,竞相开发和研究,发展迅速,并日益成熟。 1960年Skarstrom提出PSA专利,他以5A沸石分子筛为吸附剂,用一个两床PSA装置,从空气中分离出富氧,该过程经过改进,于60年代投入了工业生产。70年代,变压吸附技术的工业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应用在氧氮分离、空气干燥与净化以及氢气净化等。其中,氧氮分离的技术进展是把新型吸附剂碳分子筛与变压吸附结合起来,将空气中的O2和N2加以分离,从而获得氮气。 随着分子筛性能改进和质量提高,以及变压吸附工艺的不断改进,使产品纯度和回收率不断提高,这又促使变压吸附在经济上立足和工业化的实现。 原理: 任何一种吸附对于同一被吸附气体(吸附质)来说,在吸附平衡情况下,温度越低,压力越高,吸附量越大。反之,温度越高,压力越低,则吸附量越小。因此,气体的吸附分离方法,通常采用变温吸附或变压吸附两种循环过程,二种循环过程如图一。 如果压力不变,在常温或低温的情况下吸附,用高温解吸的方法,称为变温吸附(简称TSA)。显然,变温吸附是通过改变温度来进行吸附和解吸的。变温吸附操作是在低温(常温)吸附等温线和高温吸附等温线之间的垂线进行(见图一),由于吸附剂的比热容较大,热导率(导热系数)较小,升温和降温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操作上比较麻烦,因此变温吸附主要用于含吸附质较少的气体净化方面。 如果温度不变,在加压的情况下吸附,用减压(抽真空)或常压解吸的方法,称为变压吸附。可见,变压吸附是通过改变压力来吸附和解吸的。 变压吸附操作由于吸附剂的热导率较小,吸附热和解吸热所引起的吸附剂床层温度变化不大,故可将其看成等温过程,它的工况近似地沿着常温吸附等温线(见图一)进行,在较高压力(P2)下吸附,在较低压力(P1)下解吸。变压吸附既然沿着吸附等温线进行,从静态吸附平衡来看,吸附等温线的斜率对它的是影响很大的,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力和吸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示所示,图中PH表示吸附压力,PL表示解吸(减压后)压力,这时PH与PL所应的吸附量的差,实质上是有效吸附量,以Ve表示之。显然,直线型吸附等温线的有效吸附量比曲线型(Langmuir型)的要来得大。 吸附常常是在压力环境下进行的,变压吸附提出了加压和减压相结合的方法,它通常是由加压吸附、减压再组成的吸附一解吸系统。在等温的情况下,利用加压吸附和减压解吸组合成吸附操作循环过程。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量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并随着压力的降低而减少,同时在减压(降至常压或抽真空)过程中,放出被吸附的气体,使吸附剂再生,外界不需要供给热量便可进行吸附剂的再生。因此,变压吸附既称等温吸附,又称无热再生吸附。
请问什么是 吸附中的破点时间 ?
又称穿透点。在固定床废气吸附器中,当吸附波的前沿到达床层出口端,在出口气流中发现有吸附质漏出时的操作点。由气流开始进入固定床层到床层被穿透这段时间,称为穿透时间或转效时间。当床层穿透后应停止使用,穿透了的吸附床可转入脱附再生。床层达到穿透时,床层末端尚有部分吸附剂未达饱和。穿透时整个床层的平均吸附量称为动活性。破点由实验测试确定,但在有些情况下,破点十分难于确定。设计的要点之一是确定破点的时间。如何加快吸附平衡的到达
问题模糊。我对字面的理解给你分几种情况说明一下吧。1.加快吸附速度。吸附依靠分子扩散。所以提高温度有利于分子扩散。但是吸附是放热反应,提高温度会降低吸附量。
2.减少吸附饱和时间。最简单的方法,减少吸附剂用量。改变吸附床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穿透时间。
漂白粉能聚沉水中杂质吗?
漂白粉不能聚沉水中杂质。。。。。。。。。。关于活性炭对有害气体的吸附原理及生产工艺流程
PF-E型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脱附净化装置一、简述
有机废气处理一般有催化燃烧法,活性炭吸附脱附法,直燃式等几种方法,当废气总浓度为1000g/m3以下,出口温度小于45℃,其性质属于低浓度废气。因此选择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脱附较为合理。
本系列设备,系统设计完善,附属设备配套齐全,净化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它广泛用于石油、化工、橡胶、涂装、印刷等行业中,苯类废气以及其它有机废气均能净化。它能有效地净化环境、消除污染、改善劳动操作条件,确保工人身体健康,并能解决二次污染。
系统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对设备进行控制。系统设置了自动、软手动、硬手动三种控制方法。在设备安全运行方面设置了催化室的超温报警、吸附床超温报警、风机故障、风机欠压报警、阀门故障报警等功能。另外,当脱附停止工作时,可以延时风机运行时间(延时时间可设定),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基本做到控制自动化,操作简单化。
二、流程:
说明:吸咐工作间断时,进行再生脱附。
三、原理
活性炭吸附的实质是利用活性炭吸附的特性把低浓度大风量废气中的有机溶剂吸附到活性炭中并浓缩,经活性炭吸附净化后的气体直接排空,其实质是一个吸附浓缩的过程。并没有把有机溶剂处理掉。是一个物理过程。
催化燃烧脱附的实质是利用催化燃烧的热空气加热活性炭中被吸附的有机溶剂,使之达到溶剂的沸点,使有机溶剂从活性炭中脱附出来,并且把这高浓度的废气引入到催化燃烧反应器中。在~250℃的催化起燃温度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进行氧化反应转化为无害的水和二气化碳排入大气。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并非明火的燃烧,且能彻底解决脱附时的二次污染。
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脱附是把以上两者的优点有效地结合起来。即先利用活性炭进行吸附浓缩,当活性炭吸附达到饱和时,利用电加热启动催化燃烧设备,并利用热空气局部加热活性炭吸附床,当催化燃烧反应床加热到~250℃,活性炭吸附床局部达到60~110℃时,从吸附床解吸出来的高浓度废气就可以在催化反应床中进行氧化反应。反应后的高温气体经换热器的换热,换热后的气体一部分回用送入活性炭吸附床进行脱附,另一部分排入大气。脱附出来的废气经换热器换热后温度迅速提高了。这样能使催化燃烧装置及脱附达到小功率或无功率运行。
四、型号、技术参数
序号 项目\型号 PF-E-500 PF-E1000 PF-E-1500
1 活性炭吸附净化装置 处理风量 5000m3/h 10000m3/h 15000m3/h
外形尺寸 2500×1500×1850 3000×2500×2900 4200×3000×3600
装机功率 0.75kw 0.75kw 1.1kw
2 催化燃烧脱附净化装置 处理风量 1000m3/h 2000m3/h 3000m3/h
外形尺寸 1050×800×1730 1450×800×1980 1650×1350×2430
装机功率 27kw 39kw 49.5kw
3 吸附风机 型号 4-68No4.5A 4-68No6.3C 4-68No6.5C25
功率 7.5kw 11kw 15kw
4 脱附风机 型号 Y6-30No4.8C Y6-30No6.5C y5-48No5C
功率 3kw 5.5kw 7.5kw
5 空气加热器 型号 1350×800×750 1750×800×800 1950×1350×1000
功率 18kw 24kw 27kw
6 蜂窝体活性碳装量 2.1M3 3.1M3 4.2M3
7 蜂窝体催化剂装量 0.1M3 0.2M3 0.3M3
8 吸入浓度 <1000mg/m3
9 吸入温度 <45℃ 25℃最佳